近日,曹青如往常般驱车返乡,查看“茶文化”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进度。只见她手拿规划图纸,走在施工现场,详细地向施工方描述了装修要求和注意事项,从布局到色调,样样事无巨细。这个“大项目”她已筹备许久,且出钱出力只为圆梦情怀,现场的工人得知后纷纷竖起大拇指。
曹青带领茶农在茶田里采茶。陈晨摄
曹青是一名“85后”制茶师,自幼跟随父母采茶、制茶,师从扬州市绿杨春茶非遗传承人窦美,与茶相伴已有30余年。作为出生在扬州名茶“绿杨春”主产地的“茶三代”,为带领茶农共同致富,她从茶农转型为茶商,一边苦练制茶“内功”,一边勤修售茶“外功”,竭尽全力带领大家提升茶叶质量和销量。
虽然如今机械化制茶已经普遍,但曹青仍坚持纯手工制茶。在她看来,只有通过最传统的手工式细揉慢捻,才能最大程度保留绿杨春茶的原有香味。她说:“同一天采摘的鲜叶,手工茶沏出来的味道会更加清甜。”关于绿杨春茶的采摘、制作、冲泡等技艺,曹青总能脱口而出,做到详细且专业。整个手工茶的制作过程包含茶青采摘、摊凉、高温杀青、做形、辉干等工序,其中高温杀青尤为关键,十分考验制茶师的手艺。曹青介绍:“做手工茶不是千篇一律的,需要看茶做茶。如果采茶当天露水大,可能做茶温度就要高一些。还有比如明前的嫩叶要老杀。”曹青所言之经验的背后,是她双手上被烫出的无数个水泡。
上月,曹青获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“绿杨春茶制作技艺”的仪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。对她来说,这既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。“我从小跟着父母采茶,深知茶农的辛苦,每年春季,大家不仅要起早贪黑地采摘,还必须当天炒制出来。”曹青说,茶农采茶制茶辛苦,销量始终上不去也是个难题。为带领茶农共同致富,她不仅义务传授制茶技艺,还对他们产出的茶叶照单全收,帮忙销售,“此外,我也尝试着直播带货,想为大家多增加些收益。”
“传承非遗,既要守正也要创新。”曹青说,为了擦亮“绿杨春”茶品牌,让更多人知晓扬州名茶的前世今生,了解其如何从田头端上茶桌,她将老家的一处宅基地全面改造,打造了一座“茶文化”宣传教育基地。目前基地主体已建成,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。“建成后,茶友、青少年都可以互动式、沉浸式体验绿杨春茶的采摘、炒制和冲泡。”曹青说。
来源:扬州网 (记者 陈晨) 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